2019年9月19日,由投中信息和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投中网、江苏疌孚基金产业管理公司、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承办,以“聚资本之力,筑产业之势”为主题的“2019中国投资年会(南京)投资人峰会”在南京市金奥费尔蒙酒店举办。
在主题为“发掘5G时代的颠覆式创新”的论坛上,翊翎资本合伙人范维肖,中芯聚源创始合伙人赵森和维思资本董事总经理寇潇潇,腾飞资本董事长任溶,和利资本合伙人张飚和等嘉宾就5G投资话题分享了看法。本场论坛由范维肖主持。
本次圆桌论坛从5G基础设施建设、5G消费方面,企业服务和物联网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范维肖:大家下午好,5G这个话题其实从去年开始,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在加速推进,作为科技方向的投资人,我更多的5G媒体信息来自于我妈妈,她每天都会给我发些5G相关的媒体文章,同时再关注着我每天都吃了什么。你们看,这就是一端现实一端未来的两个极端状态。那么5G从现在到未来的距离怎么一步步实现?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几位行业里面参与5G的投资大拿,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今天邀请到了几位行业里面参与5G投资的大拿专家,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今天就从赵总开始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赵森:大家下午好,我叫赵森,来自中芯聚源,中芯聚源是中芯国际的投资平台,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在2014年的时候,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有了一定的成就,我们这个管理公司的投资领域主要是就在半导体行业。
张飚:大家下午好,我叫张飚,来自和利资本,和利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孔令国先生来自怡和创投,被怡和创投18年前派到上海投资半导体。和利资本新融了一支30亿的半导体基金,这支基金主要针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4.0产业泛智能设备中的高端芯片、先进传感器、系统模块等进行投资。
任溶:大家下午好,我叫任溶,来自于腾飞资本,我是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本身和场景应用,场景应用分两个,一个是军民两用,一个是城市大脑应用。技术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里面我们比较看重的是长期以来基于通讯和物联网的应用。我们不怎么分什么阶段,我们基金有天使的,有VC的,也有PE的。
寇潇潇:大家下午好,我是寇潇潇,来自维思资本,是2009年成立的一家投资机构,前身是法国外贸银行驻中国直投部,维思与南京非常有缘,前两个基金在南京设立的,并且LP是南京当地的引导基金。现在我们基金的投资逻辑主要是以技术驱动型软硬件结合2B领域的投资。阶段上来说,基本上以早期和成长早期为主两个阶段,行业涵盖TMT、环保、医疗服务等。从去年开始,我们陆陆续续在5G领域陆续投了一些案子,5G也是重点的一个投资方向。
范维肖:我看主办方组织的还是挺好的,我们翊翎资本主要投两个方向,底层是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平台,包括混合云、边缘计算等,上层是垂直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商。今天我觉得这个组合也挺好的,各个纬度都组合起来了。我们翊翎资本注重科技的组合和接口,按照这个规律,去做早期投资布局。
2019年,今年我们认为是5G的建设元年,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我们看到了基站建设和基础设施上面的投入。这些正在带动着整个产业的热潮,我也想邀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大家怎么看5G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个产业链上面的投资机会。
寇潇潇:谢谢主持人。在这里分享一些我们自己的投资逻辑或者说对5G产业链上面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把5G的演进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划期、建设期、应用期。建设期和应用期是具有大量的投资机会。
我们看看建设期里面的一些逻辑,主要是无线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这些层面里面会有一些创新型的机会。
从无线设备里面来说,无线设备其实就是指的基站,也包括基站里面的射频,基站里面的天线,基站的光模块,还有基站一些其他的元器件,在元器件的细分赛道里面是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和创业的机会。
传输设备,主要负责的就是信号的传输,这个传输设备里面也包括光纤、光缆、基础设施,还有射频的器件,还有新的一些技术,比如说软件定义网络SDN,这是其中的一些核心器件上面,还有新的软件层面的技术我们觉得都是很有投资价值的。
终端设备里面,其实主要还是基于类似于手机层面的芯片,5G的芯片、基站的芯片,核心底层的一些投资机会,我想其他的老师们会对这个层面可能有更多的讲解。
任溶:刚才听了寇总的介绍,我觉得讲的很好,把我们自己的几个体会给大家报告一下。
我觉得5G的基础设施领域想一想很有可能和4G一样,不同的投资机构不同的投资人完全不同,4G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多机构,包括很多主力大厂,例如A股上市公司,他们的业务和股票涨幅好象并不怎么样,甚至还赶不上其他的。
如果说主要基础设施,不管是做终端的还是布网的,布网就是传统的几大商,做几个设备的,设备有做的不错的也有没有上市的。可能是一个机会,但是未必可以赚到钱。这是我对5G投资总体上的一个基本的观点,至于能不能赚到钱还是看你具体在干什么。我首先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基础设施这个领域从我们机构的特点来看,因为我们钱也不太多,人也不太多,能力手段也不太多,也不是属于那种产业投资像张总、赵总他们一上来就这么厉害。我们就做点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我们主要是在基础设施领域投一点低功耗的传感器设备。
基于低功耗的物联网、传感及感应设备,我们想一想怎么“攻”和怎么“防”,攻就是正面怎么解决现实问题,如分析,采集、存储。怎么防?就是防止别人搞破坏,网络信息安全等。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观点。
有人说摩尔定律、超越摩尔定律可能会有新的形态表现,我们理解,硬件和软件互相基于技术周期和产业周期“自虐”,硬件好了以后软件不行了,软件一上来以后硬件又不行了,又拼命的虐硬件行业,再加上几个材料技术的解决,可能到SOC、到大小集成就好了。我感觉5G发展可能也有这个特点,所以我们对新一代的软件写在软件上的项目比较看重,这是第三个观点。
第四个,做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从我们机构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侧重于自主可控,因为我们自己LP当中有在3G时代还是不错的公司,也是搞通信的,但从他们的企业发展、产业发展血泪史来看,他们不搞自主研发基本上就会玩完。
这就是我对基础设施的一个看法。
张飚:因为我们是一个半导体基金,我大致的从半导体的角度来看5G的基础设施建设里面的一些投资机会。
我们看到5G和4G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实5G覆盖比较小,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小基站的机会,4G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小基站,但是没有做起来。
分析一些原因,设备商像华为中兴为了多卖点宏站,就不放小基站,跟华为的人聊天挺有意思的,运营商为了降低成本是欢迎小基站的,但是大的设备供应商告诉运营商,你这个要是我供应的我就帮你维护,但是别人供应我就不保证了。
但是到了5G时代,小基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运营商的能力也变强了。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商现在也开始做小基站。围绕着小基站的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有不少的投资机会,小基站的基带芯片现在做的比较好的就是高通,华为也有,但是华为多数都是用在自己的设备上,不外卖。估计将来华为中心、爱立信等传统设备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70%,但还有30%的市场是初创企业的机会。
在整个小基站的设备里面,除了基带芯片,还有一块芯片是大家做的不太好的就是小基站的射频芯片。我们一直在寻找哪一家射频做的比较好的能够真正有机会把小基站的射频芯片从ADI那里抢一块过来。
基带芯片挑战稍微多一点了,大家可能也了解一些,早年比科奇一直在做小基站的芯片,做的还挺好的,但是4G市场一直没有形成,到我们这个5G时代一定是有机会的。在基础建设里面我们比较看好的是围绕小基站的芯片,对于初创企业比较有机会做一些。
赵森:我概括性的谈一下我的观点,5G的基础设施带来的投资机会。
在通讯这个行业,从3G开始才开始有所变化,但是这个变化也是相对的垄断性,参与者就几大家。
从3G开始,从国外的那几大家变成了国内的几家开始在这方面发力。整个基础设施的投资2G之前,包括中兴、华为,在运营商当中的占比都是很低的。只有从3G开始,中兴也好,华为也好,国内的还有普天、大唐这些企业,才有机会在基础设施里面,我是指无线的方面,才占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从中国开始介入这个事情以后,给整个产业带来的变化,从3G到4G,大家可以看到华为异军突起,整个全球,包括中兴也是这样,在市场空间里面占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到了5G更是这样。可以做无线设备的没有几家,华为、爱立信,从3G开始就在这几家里面不停的转换。
核心网及传输方面,这个格局可能也已经定了,比如中国光纤的产量基本上是在全球范围内占了比较大的份额。我个人认为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也不是很大。
我认为现在的经济形势是真正给了国内很多产业,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些突破的机会,什么意思呢?还是拿无线来讲,基站本身像华为、中兴基本上已经垄断了,再往下走就是元器件,从集成的角度来讲,华为和中兴已经非常强了。中国集成方面的创新还是很不错的,底层方面元器件的支持差距还是很大的。
原来在4G的时候,国内在座的各位投了一些类似的产业链的公司,但是从我们的感觉上来讲非常难,投了那么多年以后想采购国产的元器件很有问题,用惯了国外的就不愿意去换,也不愿意冒那个险。
现在供应链要可控,给了元器件厂商很多的竞争机会,系统厂商很主动的帮我们已经投资的一些企业提高研发速度和量产的速度。
从5G的角度来,在这里面和前两年的投资状况很不一样,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布局的企业,利用整个5G的网络也好,终端也好,这些都要更换,都要建新的。这里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从系统的角度来讲没有太多的投资机会,都是垄断型的,大量的机会是在于我们这些做配套的厂商,5G带来的整个网络和4G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说5G提供了投资的机会,但是确实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我们共同去培育这个产业。
范维肖:基础设施建设完,路也铺完了,路铺完了之后相当于我们修了高速公路,修路是少数人的事,负责跑高速的付钱的还是老百姓。在5G消费方面有没有什么机会?
赵森:我们重点关注硬科技,主要是在底层上面关注的比较多。我们现在看5G,觉得它是提前了,按照5G发展的进程,包括标准的固定也好,其实现在还不成熟,很多东西还是不确定的。
3G的标准,就是运营商对它整个验证的时间和周期比现在要长很多,5G上网是比较快的,应该说是提前了一年。这个行业里面有些是有规律的,但是不知道5G能不能打破。
历史来看,1G、3G时间比较短,2G、4G时间比较长。5G可能和前面不一样,但是5G是适应了数字爆发性的增长。
比如对互联网有很多的影响,我觉得影响一定是很大的,但是具体影响在什么地方,我们做硬件的我们只提供手段,具体哪些应用还是要问在这上面有投资经验的。
张飚:刚才赵总也提到了,1和3是比较短的,2和4有点长。5G希望是长的,大家都知道5G是带宽变大了,一下子可以有全高清的视频可以很快的传输。但是5G同时容量也变大,容量变大它带来的好处是什么?4G的容量也就是把人和人连起来,5G所达到的容量是可以真正帮你做到万物互联。大家讲IoT,你要知道IoT和比起人的数量来讲,是多少个数量级的增加。
5G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低延时。对我们很多的应用领域带来了一些变化,这也是我们在寻找很多新的投资机会。
范维肖:5G影响我们的社会主要是分两部分,一个是人联,一个是物联,从IPV6开始,我们可以为世界的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地址。到了5G阶段,我们看到了企业级服务,还有物联网。我认为这项技术应用在不同的产业里面,能够利国利民,这个真的是为产业和实体经济,为中国的基础建设提供很大的支撑。
寇总,5G在不同的行业拉迪的落地应用上给我们讲讲吧。
寇潇潇:我们基金不太投2C端的项目,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刚才张总也说了大量VR和AR相关的信息,VR、AR我差不多是四五年前开始关注,从整个中国近20年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从最早的互联网PC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和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路径来看,按这样的规律来说,到现在5G肯定会有一个新的智能终端的出现,新的智能终端是什么呢?
前几年大家都非常看好AR、VR,我们也觉得是,也看不到其他的智能终端可以满足目前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前几年的时候,大家也看到了VR、AR很火,火了那么一两年时间,但发展远远低于预期,为什么呢?那个阶段上大家已经认识到了VR、AR是接下来的趋势,但是在当下时点,算力、带宽各方面的因素不足以支撑这样新的需要大量带宽,以及高速运转、低延迟的新的智能终端,在那个时间点技术和产品是不匹配的。VR、AR火了一年多,就这样慢慢销声匿迹下去了。
从去年开始,我们看到很多个VR、AR的核心元器件厂商,以及产品的整机厂商又出来开始重新融资,目前这个阶段这个赛道上到了可以开始陆续布局的机会点。
在消费物联网这边是一个非常大的投资机会,但是我们投的不多,所以说就没有特别深入的去研究过。